水利文化

汉水家邦 汉中人的母亲河
发布人: 周文娟   发布日期:2014/4/30 9:21:39   查看次数:1333 次


    汉中世纪大钟铭文一开头有四句话:“维天有汉,鉴若有光;维地有汉,育我家邦。”意思是,因为天上有了河汉,即银河,人们察看事物,就有了光明;因为地上有了汉水,才养育了汉中这方热土和汉中人。从整体层面看,中华民族视黄河为母亲河;从特定的具体人文积淀出发,汉中人把汉水视为母亲河,也不无道理。
    在《诗经》中,多处提到汉水。如《风·广汉》就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的诗句。《水经注》中说:“汉水又东径汉庙堆下,昔汉女所游。”按照郦道元所描述的位置和情状推断,汉庙堆当为今龙岗寺所在地,即濂水注入汉水处附近。《小雅·四月》中,则有“滔滔江汉,南国之纪”的诗句;《大雅·江汉》中,亦有“江汉浮浮”、“江汉汤汤”、“汉江之浒”等诗句,说明当时汉水在人心目中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难怪此后相当长一段岁月中,举国将“江河淮汉”并列为四大河流,视汉水流域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之一。
    汉水有三个源头。中源在宁强烈金坝一带;南源名叫玉带河,源出宁强县城以南十余里的箭竹岭柴山林,至铁锁关改名南河,在勉县铜钱坝附近汇入中源;北源名黑河,源出紫柏山西南麓,流经留坝闸口石,勉县张家河,略阳观音寺、大黄院、黑河坝,在勉县茶店子与略阳的白河交汇,更名沮水,于勉县土关铺西大黄院、黑河坝,在勉县茶店子与略阳的白河交汇,更名沮水,于勉县土关铺西汇入中源。对于汉水正源,迄今为止,共有三种说法。经专家反复考察论证,确认玉带河为汉水正源。1989年出版的《辞海》录有这个条目。汉水干流在我市流经宁强、勉县、南郑、汉台、城固、洋县、西乡七县(区),其主要支流从西到东有:沮水、氵尽水、漾家河、温泉河、黄沙河、褒河、濂水河、冷水河、南沙河、氵胥水河、溢水河、氵党水河、酉水河、金水河、子午河、牧马河、白沔峡河等。也就是说,其流域面积约为全市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其间的人口则占全市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近水而居是人类的共同生存习性。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在汉水及其支流两岸修田造地,建立村庄、集镇、城市,兴修水利,耕种养殖,互相交流,学习技艺和知识,生息成长,并逐渐形成了南北兼具,东西交融的熔秦陇文化、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为一炉的独特文化积淀。试想,如果没有汉水支撑和凝聚,这一切怎么能够产生和存在呢?正是因为有了母亲河甘甜乳汁的滋养,这里才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独特的水乡,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这是当今饱受拥挤、喧嚣、烟尘和污染之苦的人们多么向往的地方啊!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条母亲河吧!(郝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