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水汇入汉水之处,也形成类如长江、黄河入海时形成的三角洲。虽然规模没有大江大河三角洲那样恢宏,却实在是个令人惊异的去处。我曾怀着对褒谷褒水的留恋,对褒水的最后归宿地做过认真的探访。
在这儿倘佯,那火红的高粱、没膝的大豆、铺满沙地的西瓜。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连空气都充满了庄稼瓜果的香甜味儿。间或还闪出一池碧水,片片青萍;一道水柳篱笆,相邻两家哨庵,又尽藏匿于柳枝、芦苇丛中,真使人疑心进入了一个童话的境界。怪不得落下个这么美好的名字——珍宝坝。
珍宝坝在勉县境内,处于勉县、汉中、南郑三县邻界,汉江与褒河交汇的去处。每当夏秋,从巴山深处的宁强发源的汉江,和起始于秦岭的褒河常挟泥带沙,奔腾而来,在这里几乎成直角交汇,把大量的泥沙甩在这里,历年经月,构成了这片三角洲似的肥田沃土。
我刚羡慕起这儿的得天独厚,同行的老马却连连摆手。他家就在附近,最清楚珍宝坝的根基。据他回顾,早先这儿是偌大一片荒滩。遍布垂柳河苇。除了割草、放牧,很少有人光顾,是个大白天也常有野狐豺狼出没的刁野地带。因为一涨洪水,汉水褒水,加上各处排涝,几乎三面来水,常是一片汪洋。不过洪水过后,荒滩上却又能积一层肥沃的泥沙。野草河苇特别茂盛。这就吸引了远近穷苦的庄稼人,每年开春,涉水渡河,来这荒滩就地取材,砍柳割苇,搭庵垦荒,种庄稼因怕水淹,便只种北瓜,无需上粪,挖坑点种便成。北瓜生长期短。待洪水来时,早已成熟,顺藤寻去,野草苇丛中遍布金黄的北瓜,总能糊口度日的。
不过,人多了,环境仍没有根本改变,开垦的稻田麦地仍常被洪水吞没;赶集干活的大人和上学的孩子也常被突发的洪水阻隔;群众赖以为生的主食仍是北瓜。以至“有女不嫁珍宝坝,没盐北瓜吃死她!”的口歌在这一带广为流传。也许正是因为被人蔑视激发了志气,同时穷困也迫使人们寻找出路,这其中也有许多教训,不讲科学,没有规划,利益驱使,多年栽种的河柳芦苇毁掉了,庄稼几乎种到了河滩中心。由于没了遮拦,洪水长驱直入,扑上了从来没被水淹的珍宝坝,许多社员的房屋毁掉,吸取教训,这才知道科学规划。
“再去河滩看看。”老马提议。我们穿过村子,老远就见着汉江和褒河奔腾着,在前面的山脚下汇合,末了又折向东去,闪出一片水天相接的领域。而临近又有偌大一片绿野呈在眼前。我们进去徜徉,发现却不再是庄稼,临近村庄已植下宽宽一带桑苗,枝叶摇曳,仿佛要牵起手来。愈往前走,草愈茂盛,柳丛、芦苇、野艾、沙蒿……密密匝匝,没过人膝,河风吹过,有如涟波,从我们眼前荡漾开去,扑向远远的河边,那儿,蹒跚三五成群的水牛,奔跳着几只洁白的羊羔……一刹那,竟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内蒙大草原的感觉。
老马眺望着已渐被绿草覆盖的河滩,意味深长地说;“关键是只要人不再干那些与水争地,与鸟争食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