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摩崖石刻是指分布于陕西汉中市古褒斜道上的人工隧道石门内外的、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摩崖石刻。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决定修建石门水库时,由于古石门为淹没区,中共陕西省委责成工程部门,将其中的13块影响很大的摩崖石刻和其他一些石刻移到古汉台博物馆。书法界人士将其称为“石门十三品”。它们分别是汉代的《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杨淮、杨弼表记摩崖》,汉隶大字《“石门”摩崖》、《“石虎”摩崖》、《“玉盆”摩崖》、《“衮雪”摩崖》,汉魏《李苞通阁道题名》,北魏《石门铭》,南宋晏袤《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和《山河堰落成记》。

在这13块摩崖石刻中,《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北魏《石门铭》在我国书法史上特别有名,被古今中外练习书法者奉为楷模。清代书法家罗秀书观石门石刻后赞美它们‘“其古恒也,如龙蟠深壑而其鳞角杈枒,其飘逸也,如凤舞晴空而其羽毛鲜丽”。近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美它们是“书中之仙品”,并列入名碑之列。书法大师于右任在《右任墨缘》中曾临摹《石门铭》,并感叹不已。而当代日本书法界尊称它们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并经常组织日本书法家们到汉中考察。1962年国务院将“石门十三品”等摩崖石刻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并设立保护单位予以保护,遍为第57号。而陕西省也将石门摩崖石刻列入“书法绘画旅游”的特种旅游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