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

汉文化瑰宝之“汉三颂”、“南北二铭”
发布人: 杨红涛   发布日期:2019/12/23 10:08:03   查看次数:397 次

众所周知,汉魏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被誉为“国之瑰宝”,备受国内外文人、书法爱学者推崇,视之“无价之宝”。你知道“石门十三品”,那么可知道“汉三颂”和“南北二铭”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颂”和“铭”,在这里都是一种文体代表。“颂”是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上古祭祀宗庙,必以“颂”为歌为乐为舞。《诗经》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合为“三颂”40篇。其内容大多是天子诸侯在重大典礼上宣扬天命、赞颂祖先功业和神灵的诗乐之歌,当然更有宗庙祭歌。通常是四字一句韵语,排比长调。上古祭祀宗庙,必以“颂”为歌、为乐、为舞。“,最初是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用于称功德或鉴戒的文体。文辞简练、有韵,内容多简短,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与格言颇为相似,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
“汉三颂”又称“西北三颂”是指位于陕、甘两省西秦岭南坡区域汉代摩崖石刻《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中国南北二铭”,即北魏《石门铭》、南梁《瘗鹤铭》(拼音yì hè míng)。
其内容简要概括如下:

 1、《石门颂》摩崖,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碑》、《杨厥碑》等。原刻为竖立长方形,20行,行30、31字不等,纵261厘米,横205厘米,全文共655字,现存于汉中市博物馆。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是为汉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石刻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

2、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摩崖颂碑呈长方形,纵3.06米,横3.75米,由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组成。位于今甘肃省成县天井山,是建造于中国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的一处隶书摩崖石刻遗迹。记载武都郡太守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卓越政绩,以及其率民修通西峡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

3、《郙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原刻高一百七十厘米,宽一百二十五厘米。是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析里大桥和郙阁栈道而书刻的,全称《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桥阁的修建和嘉陵江边故道的整修,使武都郡入蜀的道路得到了畅通。刻石原在略阳县徐家坪街口村郭家地(古名析里,又名白崖),东汉时略阳为“沮县”,归武都郡管辖。

4、《石门铭》摩崖,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是北魏宣武帝时期的摩崖。原在古褒斜栈道南段石门隧道的东壁,1970年凿迁至汉中市博物馆,石刻高175厘米,宽215厘米,文27行,行22字,字径5-6厘米。王远撰文并书丹,武阿仁刻石凿字。《石门铭》全文融记事、颂功、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是石刻铭文的代表作。

5、瘗鹤铭》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的摩崖,原在江苏镇江长江边焦山断崖石上,后山石崩裂坠入长江中。后经打捞残石5块,面目全非。经粘接成碑状,存于焦山碑刻博物馆,高235厘米,宽204厘米。刻石点画灵动,字形开张。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

上古时凡交通水利之重大工程竣工时,例有纪念文辞,多取“颂体”以记事颂德。比如《石门颂》是纪念汉中太守鄐君受诏开通汉中褒斜道石门隧道之功业,而在西壁上刻“颂”以纪之。《郙阁颂》是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棧道而刻“颂”以记;《西狭颂》则是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为民修复西狭棧道造福于世并“颂”李翕太守生平功德而设。“汉三颂”皆为记录古代三大交通水利工程的功德而设。《石门铭》是维系秦岭南北畅通,修通褒斜旧道的铭文,《瘗鹤铭》是为象征高雅的仙鹤之死所作的铭文,反映当时文人雅士清淡之风及其品质,属于称颂古今的文学名著。

《石门颂》以放纵飘逸称奇,《西峡颂》呈方正洒脱之美,而《郙阁颂》则以古朴厚重雄强茂密美誉。《瘗鹤铭》书法源自隶书,《石门铭》亦从隶书演变而来,它继承了《大开通》、《石门颂》、《李君通阁道记》等汉代隶书的传统,转变为魏书,且刻石技艺的高超,几乎看不到刻凿之味,近乎于后来的各类帖式,被人们称为“圆笔魏”。于右任先生曾在临摹《石门铭》时写道“朝临石门铭,暮写十二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

由此可见无论“汉三颂”还是“南北二铭”在书法造诣都是世间无价珍品,“汉三颂”古朴自然,言简意远,驰骋八极,吞吐六合之大巧若拙的格调,是足以让我们为之倾倒折服不已的。东汉的刻石,一般被认为最能够代表隶书的成就,这三者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瘗鹤铭》、《石门铭》一南一北,被中国书法界号称“南北二铭”享誉书坛,两者的书法风格均来源于隶书,属于传统艺术的“魏书”,是魏楷,《石门铭》按照常见右行即自右到左书写,《瘗鹤铭》书写为左行,由左到右,反映作者率性而行无拘无所的风格。

这些摩崖石刻是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享誉国内外,不仅对道路开凿修复和史料补证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对中华文字及其演变也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上一篇】: 没有上一篇    【下一篇】: 石门摩崖石刻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