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又是汉中城固人。我作为张骞故乡人经常会关注到历代史籍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比如何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与汉中有些什么关系等等。现在“丝绸之路”的提法起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于19世纪曾7次来中国进行地理考察,在其多卷本的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把“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中国与河中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叫做“丝绸之路”。这一提法由于率先概括,说明问题又富于色彩。迅速被各国学者所接受。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仅仅是一种“说法”,或者说有了一个较为统一的“称谓”,因为实际情况,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交易的货物都远比李希霍芬提出的要丰富复杂的多,这也就为后来的踏访研究者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探索空间。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尽管没有完成联系大月氏共同对敌的使命,返回后却向汉武帝提供了不少关于良马的信息,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所产的汗血马,“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还提供了乌孙(今伊犁)有好马的信息,“乌孙多马,其富人至有四五千匹马”。这些信息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为索取大宛汗血马,汉武帝竟派大将李广利两次出征大宛,不仅使汉王朝“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这次为马发动的战争,不仅打通了西域通道,还获取了大批良马。出现“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的气象。于是,也有史籍称这条通往西域的商道为“天马之路”。
要说汉中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繁盛在宋代,《宋史》载“汉中买茶,熙河易马”。熙河是甘肃的临洮,是距吐蕃、回纥等游牧民族最近的城市。那时,不仅汉中所属州县茶山连绵百里不绝,荆襄、四川一带的茶叶也朝汉中集中,形成巨大的茶叶聚散地。茶业兴盛带动了整个经济发展,使汉中成为与开封、成都并列的全国三大税收城市,这时的商道被称为“茶马古道”。但因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之时正是19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时刻,借助现代传媒,丝绸之路提法也就因响亮而普及。
丝绸之路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目的的千千万万的人前赴后继,踩踏和开创出来的。这当中除了负有官方和精神使命的官员、军人、僧人,更多的则是由于利益驱使,汇聚到丝路来的商贸驼队。他们大多是短途贩运,货物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商队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丝路自身也会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此塞彼通,成网状发展。商品多次接力运送,道路多条通塞会合,最终组合构成长达7000公里,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在长达千年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群,为达到交流、交易的目的,又会不断地互相适应、互相影响,各自以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去影响对方,结果是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精神不断开放,文化不断积累,因而丝绸之路在学者们的眼中也成为一条海纳百川、沟通东西、探究不尽的“文化运河”。(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