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之道

三招盘活水利风景区
发布人: 喻东平   发布日期:2014/5/23 10:33:52   查看次数:1184 次

三招盘活水利风景区

                 ——汉中市石门水库建管创新纪实

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立足水库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出三招破解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遇到的困局。

第一招:高起点总体规划

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厚,发展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石门水库管理局于2003年6月委托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勘探设计院编制完成了石门景区建设总体规划,景区开发力度逐步加大。十年来,共投入2.3亿元,修建了仿古石门栈道、石门驿站、情人桥、石门文化广场、褒姒铺、山河观、仿古街等上百个景观景点,完善了景区的道路、河堤、码头、厕所等基础设施,打造出一条褒河风景河谷自然山水景观,以褒斜栈道历史文化景观和石门水利工程景观为轴线,以山河堰、鸡头关、石门三个特色景区为依托,有栈道、水库大坝、山河堰、褒姒铺、石门文化广场和山河观六个星级景点的点缀,构成一轴、三区、六景点观光体系。围绕栈道文化、两汉三国人文历史文化、水文化等文化资源,景区将隐性文化显性化,打造出石门文化的优质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开拓市场,凸显区别于其它水利风景区的特色,从而将石门栈道景区建设成为我省目前规模最大、景观资源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水利风景区,2009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去年2月,景区委托英国ECO景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意希欧公司修编景区总规,提出建设栈道文化区、滨水文化区、主题商业区、生态养生区等四个功能区,打造夜间体验项目,提炼景区文化精髓,建设独具特色的“5A”级景区。自此,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石门景观蓝图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二招:市场化运作引资金

建设景区最大的困扰是资金问题,没有资金,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束之高阁。石门水库管理局一班人及时了解政策性投资方向,把握分析市场动态,把争取计划项目资金同利用市场机制融资结合起来。在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争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补助资金290万元。随后,景区又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隆重推出招商引资,吸引省内外数家企业来石门合作开发,吸引社会资金7800多万元建成了景区仿古街建筑群落褒姒铺。全长1142米的褒姒铺依傍于褒河西岸,临水而立,风貌古朴。靠山的一边,是景框相连的画廊,多是两汉三国故事浮雕,画面组织精美,线条勾勒有致,人物栩栩如生。临水的一面,是一排三、四层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褒姒铺不仅是一条饮食服务街,更是一条文化的长廊。沿街有很多诸如《张骞出使西域》、《诸葛亮重修山河堰》、《蔡伦造纸》、《马岱斩魏延》等等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彩绘。褒姒铺上还有一段彩绘浮雕文化墙,生动的介绍了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每一幅彩绘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座雕塑都让人浮想联翩。

而计划建设的橡胶坝水面乐园,以及用88米高的水库大坝做巨型“幕布”、打造声光电4D炫彩演艺项目,也将采用招商引资、寻求合作的方式解决投资问题。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会深入发掘栈道文化、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及石门水文化,做深、做透、做强石门旅游大文章。

第三招:纳入区域旅游总体格局

实践证明,打造水利景观,发展水利旅游,把景区推向市场,必须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与当地市场需求和其它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纳入地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景区立项之初,石门水库管理局就积极向市政府汇报,与旅游主管部门沟通,从而将石门栈道风景区建设开发列入了汉中市旅游总体格局,与古汉台、武侯墓(武侯祠)、张良庙等景区形成汉中境内最具特色的“两汉三国游”旅游带,纳入川陕“蜀道文化游”的线路,做为汉中重点旅游景区向市场推广。今年以来,他们又积极筹建石门水利水电博物馆,目的是宣传汉中人民群众治水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成就,更好地展示、传承汉中悠久而卓越的水利文化,弘扬水利精神,促进水利水电事业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石门栈道风景区总体形象更加鲜明,景区内涵日益提升,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客源市场持续扩大,产业功能更加显现,石门品牌逐步树立。景区2013年接待的游客量超过40万人次,经营收入逐年递增,现已成为石门局重要的经济支柱。石门景区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三产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当地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形成了“资源共享、效益同步、发展和谐、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喻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