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一代文豪,其文学成就人们早已熟知。但他对于历代碑刻拓片的重视,却不为人深知。当时他供职教育部美术调查处,承担着筹建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部及古物调查出版等,他便成为北京琉璃厂的常客。汉中名碑拓片也是琉璃厂各碑帖店铺的货物,其中就有鲁迅先生收集的拓片,各类造像拓片是他较早购买的重点,后来扩大搜索的范围,才陆续购得碑刻、墓志拓片。
他收集的汉中碑刻拓片,最早者是《石门颂》,最晚者是《石门铭后题记》(石门铭小记),去琉璃厂多在星期六他休息之时。从《鲁迅日记》看,他从琉璃厂碑帖铺中购有:《乙卵日记» 1915年7月4日,这天是星期天:"午后往留黎厂(琉璃厂)买《杨孟文石门颂一枚,阙额,银二元。"《丙辰日记» 1916年6月10日,是星期六,午后"往琉璃厂买汉中石刻拓本一份,除《部君开道记》,共十二枚,直(值)六元。"这次购买当为"石门十三品",其中不包括东汉《开通褒斜道石刻》和北魏《石门铭小记»:数量也最多,总共12张。《丁巳日记》1917年12月16日下午,又在琉璃厂购《石门铭后题记》一枚,从书账看,这张拓片价格是一元。
鲁迅收藏的汉中石刻拓片,还不止"石门十三品" 1916年8月4日下午赴琉璃厂购"«甫阁颂》一枚,二元。" 11月8日,"夜帖贾来,购取《仙人唐公房碑》并阴二枚,二元。
甘肃成县的《西狭颂》以及《五瑞图》,也早在1915年5月1日购得。鲁迅收藏"石门十三品"拓片时,不免遭遇伪品、新拓的困惑。«丙辰日记» 1916年1月6日记载,这一天也是星期天,午后他在》琉璃厂购买《部君开通褒斜道刻石》拓本说:"买《部君开道记》旧拓本一枚6辛巨鹿'二字未渤,值二元。"
从清代以来,金石学家以"铝鹿"有无、损渤与洗刻来鉴别拓片的优劣与时代的早晚,但当他回到寓所绍兴县馆审视时,却发现它并非旧拓,不禁黯然神伤,遂于翌日(周一)再至琉璃厂请求调换,"午后审知《部君开道记》为重开后拓,持往还之,别易较旧者。,铝鹿'二字微可辨,直(值)减五角。"这说明鲁迅先生乃碑拓的行家里子,也可看出当时汉中拓片在市场中的混乱状况。》
鲁迅先生购买碑刻拓片,意在抄录碑文,研究金石,著成碑录,与临摹书法还有着区别。因此他搜罗每一种石刻拓片时,力求完整:他校勘碑文,如同篡辑古书一样,总是参照各种拓本与著录进行比较研究,反复校勘,不厌其精,对前人著录研究有所补益和纠正。如他购得的《石门颂》,就缺少"故司隶校尉槌为杨君颂" 1 0字;《石门铭》及其《小记》,大致前后两次购得:城固《仙人唐公房碑》也是连同碑阴拓片的。鲁迅对石刻的执着,可从《鲁迅日记》丁巳(917)元月22日看出"晚许季上来,并贴食品。旧历除夕也,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他独坐山会邑馆补树书屋中抄录碑文,除夕之中尚能如此认真,可见其对碑文的重视。所以鲁迅先生对"石门十三品"的钟情,可以说是值得大笔一提的。(摘自冯岁平《石门十三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