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油坊
发布人: 肖洒   发布日期:2014/4/3 8:53:19   查看次数:457 次

    爷爷去世得早,没有一点印象。听说他生前是油坊打油的雇工,因此我从小就对油坊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油坊离闹市区较远,一是在老城东郊叫高坡子的小巷里,一是汉江河南岸的油坊街。
    油坊能打各种植物油,如菜籽、芝麻、花生等,但主要是茶籽油。秦巴谷地,盛产油菜,春季一到,汉江两岸金黄湿润的油菜花分外耀眼。农历四五月,大片大片油菜籽收获后,农家会用箩斗担子挑到油坊去。一般是按出油比例倒换成品油,随到随换。也有的付加工费单独打。走进油坊街,首先会闻到一股浓重的油香味。油坊的房屋墙厚、梁粗,泥土地面踩得像青石板。
    打油的过程很原始,先把新鲜菜籽炒熟碾碎,再用稻草秸围裹成圆饼状,依序摆放进木制榨油机的凹槽中间,凹槽离地面很近。然后用一根根坚实的大木楔卡住,再用大铁锤将木楔打进去。再加木楔,再打进去。这时,晶莹发亮的菜油开始顺着木槽口流进底下的油桶中。
    这,才仅仅是打油的开始。当凹槽里那些稻秸围裹的菜籽饼愈来愈薄时,油也出得慢了,出得少了。这时,单靠两把铁锤是不能把油榨干的。打油人停下来,解开从头顶梁上吊下的粗绳,连接在一根沉重的圆木横锤中间,使横锤悬在齐腰的空中。打油人要用这横锤朝油槽前的顶木冲击,直到将油槽里的油饼完全榨干,不再流出一滴为止。横锤的力量比前面手锤大得多,每一下都似有崩裂之声。只见两个打油人齐心合力,共同操紧横锤这一端,先是一边退步,一边使劲拉开锤与油槽的距离。然后猛地放松,迅速将横锤准确推向前方!小学课本上第一次认识“千钧一发”这个词时,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此刻打油的情景。同样,这时又会传出打油人的呐喊声,而且比前面更震撼了:“哟嘿——”“嗵!”前面是打油人后退蓄力时愈拖愈高昂的长音,近于壮烈之声,后面是横锤沉闷的冲击声。
    这些打油的男人都是赤裸上半身,下身只穿一条宽短大裤头。他们的肌肤乌油发亮,豆大的汗珠在光脊背上滚动,就像榨槽口那最后滴落的一颗颗油珠子。(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