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碾坊
发布人: 肖洒   发布日期:2014/3/5 11:15:45   查看次数:498 次

 转载:张尚中
    在打米机和磨面机出现以前,汉中乡下用一种叫“擂子”的农具打米,在水磨坊和碾坊磨面。擂子用竹篾与黄泥合制,类似两扇厚磨盘,上下两面有坚实的齿互相咬合,中间有芯子固定。打米时,稻谷从上面孔中灌入,推动擂子,谷米便混合着糠壳开始流淌。最后再倒入风车一摇,新米就出来了。汉中乡下几乎家家都有擂子。在乡下有田地的城里人,后院也备有擂子和风车。磨面要比打米费事,乡里用水磨,靠水的冲力带动石磨;而城里都得上碾坊,让毛驴拉动碾盘上的石磙子将谷物磨细。
    城内的碾坊大都集中在伞铺街东头一带。这里背街人少,远远地,人还没到碾坊,就会闻见熟悉的牲口粪尿气味。碾坊一家挨着一家,各家都养着一两头毛驴。房子低矮、进深长,大都是蓑草屋顶,土墙。最显眼的是离门口很近的大石碾,几乎占了半间房;再是箩面的大蒲篮;最后面是栓驴的歇息地。
    碾坊早先米面都碾,自从城北郊有了机器面粉厂后,这里的碾坊大都只加工糯米粉了。这种细细的米粉主要是做元宵吃,汉中人不仅春节要吃元宵,一年到头都有吃元宵的习惯。每天从清早到深夜,都能看见大街小巷有小贩挑着冒热气的元宵担子叫卖。因此,碾坊还是有活做的。
    碾坊的主角是毛驴。整天只见被人蒙住双眼的毛驴,拉着沉重的石磙子,不知疲倦地绕着大碾盘走呀走,它前面没有路,也没有尽头。春天,碾坊门前那棵樱桃树开花了,树旁空地上是晾晒着细米粉的雪白的蒲篮;冬日,太阳照着樱桃树枝垭上薄薄的积雪,树旁空地上还是晾晒着细米粉的雪白的蒲篮。一年四季,碾坊里不停地传出驴蹄子在地上的踩踏声,还有丝箩儿过滤粉面时轻柔的碰撞声。至于那跟在驴后不停在碾盘上翻扫的人,一直不见说话。即使来了顾客,也只见称米,取粉面,付钱,还是没怎么说话。
    偶尔,会猛然听见一阵粗声粗气的驴叫,那声音急促而高昂,拖得很长很长,像是喘息,又像是呼号,隔一条挂匾巷,府街上的人都能听见。

【上一篇】: 汉中的美让你陶醉    【下一篇】: 协税社火“火”古镇